全国服务热线:400-880-1822
【学研球艺】怎样打好接、送球
出处:龙胄门球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  发布日期:2022/9/14 9:07:48   浏览次数:1091

众所周知:接、送球技术在门球比赛中尤显重要,其技术涵盖了门球运动中的力度和角度,具有门球运动之灵魂的说法。

接送球技术施用的原则是:“宁小勿大、宁左勿右”。

比赛场上,打好接应球意义深远、责任重大。

其作用:一是缩短续击距离,提高过门、撞柱得分的成功率;二是缩短攻击对方球的距离,将对方球置于己方球的有效射程之内,提高撞击的成功率;三是为己方球制角擦边。在这几项技术中尤以制角擦边为重,接应的角度合适、距离合适,再加上队友的正常发挥是赛场致胜的重要手段和法宝。

比赛中,一杆儿球接应好了,到达了预期位置,常常听到教练员的夸奖:到位啦!有角度啦!倘若接应不好,没有接应成角,也就形成不了攻击力,如同丢了五魂、落了七魄。而且肯定会受到待杆队友的埋怨:“你这接的啥球呀”?!“咋打呀”?!如果接应球的落点位置不佳,擦边角度又不合适时,在杆球员实施强行擦打,往往收不到好的擦边效果。擦空了,自球出界,己方他球被对方掠走;再或是自球没有出界,成为了对方的“活靶子”。由此产生的后果不得而知。

在实施接应球战术时,技术上起了主导作用,这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击球方法和力度,它是战术能否成功的关键。学会击球方法和控制力度则是门球人的必修之课。

接应球的运作规律是:为己方下号球接应,这样顺序接应,一是受到下号球的保护,二是为下号球完成战术功效创造有利条件。

  一、接应球的种类:

1、直接接应球:击自球到己方下号球前面(进攻方向),为下号球接应。如③接应⑤或⑥接应⑧等等。

2、间接接应球:

1)在杆球将撞击的隔号球闪送给己方下号先手球。如④界外,①撞送⑤接应③(避开②的攻击),待②落杆后,形成③击⑤的派送王牌球战术。

2)在杆球将己方远号王牌球经过转换结组,最后才会形成派送王牌球战术。如红方⑨、①界内、③界外,白方④为远号王牌球。轮及⑧起杆。撞送④先行接应⑩,一是使⑩先期有攻,控制①;二是受⑩的保护。然后由⑩撞送④与②结组,待②起杆时,便可实施派送王牌球战术。

3)、球后接应球:将撞击己方的下号球闪送到己方隔号球后面。下号球通过撞击隔号球到达预期位置,完成战术功效。如②撞送④闪送到⑥后面,待④起杆时可撞击或擦击⑥到达有利位置,过门得分、撞柱得分或攻击对方;还可闪送⑥完成过门得分、撞柱得分或者执行先手球的作战任务。

4)、组合接应球(多球):运用组合球为己方先手球接应(2个以上)。组合球接应比单球接应效果要好,更能有效地缩短进攻距离或者是通过调位制角擦边,充分发挥主攻球的作用。如①在三门一号位,②在三线半。④、⑥、⑧在②的保护之下,⑩界外。⑨又远离①。轮及⑨起杆时,可撞送③、⑦进行接应,加之自球也为①做梯形接应进攻②。打掉②,即可实施派送③的王牌球战术。场上局势瞬间形成优势。

5)、隐性接应球:隐性接应球初看态势不明朗,不易被对方发现,在经过轮次转换,形成派送先手球时,对方才会发现,但已为时已晚。

如红方开局①、⑤、⑨隔门结组战术,白方④、⑧在三门零号位结组。经过轮次转换,④撞送⑧到球道上接应待进一门的⑥。⑥进一门后,撞送⑧派打场内红球。此时,⑦尚未进场,场上的①、⑤、⑨失去了⑦的保护。

再如红方三门①、⑦开局战术,白方④占二门零号位,①撞送⑦到一门前(避开②的“打回头”),自球过三门得分后,撞柱得分,先声夺人。②进一门后,擦击⑩奔二门。③轻进一门撞送⑦接应待进一门的⑤,(根据场上态势发展状况,③也可留球不进),轮及⑤进一门时,撞击到⑦,形成场内派打先手球战术。此时⑥尚未进场,场内⑩、②、④失去了⑥的保护。

6)、隔门接应球:将自球或将撞击到的他球闪送到一门、二门、三门后,接应己方待进一门、待过二、三门的先手球。己方球进门、过门得分后,可擦击接应球完成过门得分、撞柱得分以及攻击对方球等的战术任务。倘若接应不到位,不但起不到接应的作用,还会造成主攻球的无攻,场上态势因此而改变。

二、接应时“宁小勿大”力求到位

比赛中,为己方待杆队员接应到位成角,使待杆队员在关键时刻能够擦边远袭。优势下的攻击得手,会乘势攻城拔寨,扩大战果;劣势下的擦打成功,也可逆转态势,变被动为主动。战术成功的“军功章”应该有接应队员的一半。

打接应球的技术看似简单,但在实际操作中,完成的质量不是很高,必须引起足够重视,认真对待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在进行接应时,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控力不当、施力过大所致。如果接应时发生失误,就不能形成攻势,以至于贻误战机。

1、施力过大,接应过了头,成了“倒拉牛”。

在做接应时,一般是施力过大,超过了接应的预期位置。

1、轮及③起杆。③进场,准备击打在球道线左侧接应待进一门的⑤,结果接应时力度稍大,自球超越了球道线。待⑤进一门时,要想落位在③后面实施擦攻,则必须变换进一门的位置,变换位置后就不能保证⑤进一门的成功率。倘若⑤进一门失败,尾随的⑥会轻而易举地打掉③;即便后面没有⑥的跟随,⑤的进一门失败,也是白白的浪费了一次战机。见图1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2、接应时靠边儿了,成了累赘。

2、比赛进入到了收官阶段,双方比分为13∶12,红方仅领先1分。

轮及④起杆。④过二门得分后,准备接应⑥攻打三门,但④在接应⑥时,自球靠在了三线上,使⑥失去了擦攻的角度,无奈之下,⑥只得强攻三门前的⑦、⑤,结果远攻失败,痛失翻盘良机。见图2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明眼人都清楚,只要④接应到位,⑥擦攻到三门前,闪送④过三门得分后出界,就已经将比分超出,再打掉三门前的群球,自球过三门得分就百分百地获得了比赛胜利,如果能够擦击③到中柱附近,自球撞柱,那就是锦上添花、完美收官。此战,由于④的接应失误,使白方获胜的愿望化为乌有。

3、自球接应出界了,造成被接应球的无攻。

3、比赛进入到终局,场上比分为12∶12,双方打平。场上态势见图3。

       

轮及⑩起杆。⑩过三门得分后,准备接应②,由于施力过大,自球出界。①擦击⑨到中柱附近,闪送⑨撞柱,自球撞柱,连得4分。②为收杆球,远距离撞柱未果,最后比分定格在16∶13,红方获胜。

简析:⑩过三门得分后将比分反超,但这不足以获胜,如果接应②到位,为②制角擦边到中柱附近,实现②、⑩双撞柱,即便①、⑨也是双球撞柱,但终不能将比分超出而获胜。⑩的接应出界,使白方失去了获胜良机而功亏一篑。

上述3例在击打接应球时都因施力过大,违反了接应球“宁小勿大”的原则,没有起到接应的作用,从而达不到战术要求,更谈不上战术功效。一方面造成己方被接应球员的无攻;另一方面还迫使教练员改变战术,由此可能引发态势的瞬间转换,甚至导致比赛失利。

虽说接应球的原则是“宁小勿大”,但也不能两极分化走极端。那就是施力过轻,而且“轻”的没边儿。如果接应时力度过小,肯定距被接应球太远,不但擦边难度大,还会造成撞击的命中率低下。一旦发生失误,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得而知。

造成接应球力小的主要原因是新手参赛“技术潮”,上场击球顾虑多、经验少,老队员接应力小则是心态不稳、心理紧张,导致技术状态不佳。

三、门后接应的原则是“宁左勿右”

第一接应区:

1、比赛开局中,最为常见的是进一门后的⑩接应待进一门的②,没有特殊的战术要求外,都是击打在球道线的左侧,简单易成,无须细述。失误较多的是界外球进场时接应待进一门的球,往往是接过了头,接在了球道线的右侧(见图1所述)。

2、球进一门后,根据进攻战术的需要,在球道线上接应的点位,基本上有3个:(1)主攻二门的接应点在球道线上13米处;(2)双向进攻(二门和三门)的接应点在球道线上8米处;(3)主攻三门、四角的接应点在球道线上6米处。

3、《2011规则》实施后,得分不再封顶,撞柱后的球可重新进一门继续比赛。《2015年规则》规定:“重新进一门时,须将自球放置在开球区左侧端线上开球”。由于重新进一门的球变换了进一门的位置,所以,接应其进一门的位置点也要做相应调整。一般接应在距一线1米左右、距四线9米左右的位置为好。倘若接应的球靠近了一线、远离了四线而靠近了二线,就会造成再进一门球的无攻,甚至进门失败或者是击打出界。

二门后的第二接应区:

1、比赛开局中的守门战术,如①进一门后到二门一号位占位,扼守二门要塞,或⑦或⑨在二门后做接应时,要接在①过二门延长线的左侧,便于①过二门后擦击⑦或⑨进攻三门,这就是所谓的“宁左勿右”的接应原则。如果接在了延长线的右侧就会造成①的无攻。见图4。

      

如图所示,⑦的接应到达①过二门延长线的左侧,使①过二门得分后,在⑦的策应下发动连续的进攻,从而达到了开局夺势的战术目的,①的进攻得手与⑦的接应到位密不可分。相反,若⑦接应在了①过二门延长线的右侧(图中红线箭头所示),红方就失去了后续的攻击能力,而由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。

2、注意事项:虽有⑦的接应到位,但①的进攻能否获得成功还依赖于①能否顺利地通过二门。这是因为①是斜过二门,降低了过二门的成功率。倘若①过二门失败,后续的进攻将化为乌有。

3、三线划分的建议:比赛中,在第二接应区进行接应时,教练员发布的指令一般是:三角半、三线半或者是①过二门的延长线上。这样的指令并没有确切的具体位置,比较模糊,对于击球员来讲,不容易到达理想的位置。准确地讲,在接应前,还要看①在二门一号位的位置。现以二门零号位为基准点,①距基准点大约80厘米—130厘米均可称为二门一号位,这个距离段有N个位置点。①占据二门一号位的位置点不同,过二门后的落位点也不尽相同,笼统地讲接在三角半或三线半,有可能接不到位或者接应过了头,达不到战术要求。有时,击球员找不准接应位置,需教练员疾跑到接应位置用手指的、用球杆指的(受裁判训斥)。还有让其他队员站到接应位置指示方向的(肢体语言指挥也是不允许的)。如果将三线划分为标准线段,教练员指挥和击球员接应起来就变得简单易行了,使击球员能够高效地完成战术指令。

  具体方法是:把三角到四角的三线15米距离划分成10个计量单位,1.5米一个,从3.0—4.0。如①占二门一号位距零号位1.2米,按计量单位计算,①过二门后的位置对着3.7;如①距零号位1.1米,那么,①过二门后对着3.8。比赛时,教练员站在二门附近的限制线外进行指挥,通过①的占位位置下指令给击球员:到3.7、3.8、或者到3.9接应即可,击球员则按事先约定就能将自球准确地打到接应位置,高效地完成接应任务。倘若教练员指挥击球员接应到4.0 (也就是四角)说明①占据二门的位置距离基准点0.85米左右。在这个位置上要想顺利地通过二门,到达接应球的位置难度很大,需冒①过不了二门或撞门柱过门的风险。见图5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从图5中可以看到,比赛中常用的第二接应区的位置应该是在3.7、3.8、3.9和4.0(四角)。希望广大球友们对三线的划分做实地操作,以检验其在比赛中的优越性。

三门后的第三接应区:

三门后接应的战术目的是接应过三门的己方球缩短撞柱得分的距离,以确保己方球撞柱的成功率。

   1、如果接应时,打到了过三门球的延长线右侧,不但不会缩小撞柱的距离,反而加大了撞柱的距离,降低了撞柱得分的概率。

2、再如接过了头,就需要己方球过三门时改变手法,施用撞柱折射过门得分后,才会到达接应球的后面,然后擦击接应球到达中柱附近,才能够顺利撞柱得分。这样的操作无疑是增加了技术难度,万一发生失误,依靠撞柱得分获胜的希望将会化为泡影。见图6。

        

四、闪送球到位

闪送球到位和接应球到位同样是战术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起着进攻的纽带作用,也是向前沿阵地输送精兵,对“敌军”防守阵地发起攻击、给予“敌军”以毁灭性打击的关键环节。

闪送球到位是赛场上常用的、非常重要的,但又是难于掌握的一项门球技术。

众所周知:门球比赛中的战术运用核心是造打先手球和王牌球。哪一方先于对手造打出先手球和王牌球来,又成功地运用和发挥了先手球与王牌球的重要作用,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赛场局势,直至获取比赛胜利。这其中对先手球和王牌球的派送环节是重中之重。

比赛中,如果派送先手球、王牌球不到位是件非常难堪的、又使教练员非常头疼的事情。如果在关键时刻将王牌球闪送出界,自然会看到教练员“牢骚满腹、捶胸顿足拍大腿”的画面。

1、控制力度是关键

大家都知道:门球技术中最难于掌握的就是力度控制。力的理论来源于物理,而击球的实际力度则来源于人体肌肉群的记忆和经过刻苦训练后,对力度把握的感觉。比赛中,当击球员送球力度大了,教练员会揶揄地说:“吃了酱牛肉啦”;力度小了,也会说:“没吃饭呀?”等等。虽然是几句玩笑话,但作为击球员来讲,本身送球不到位心里就很难受了,再听上几句唠叨就更不是滋味了。一句话:削弱士气,影响发挥!

再如派送先手球、王牌球去攻打靠近边线规避的对方球时,闪送时不到位,距离目标2米多远。莫要小看了这2米多远的距离,向场内击打没得问题;若要向场外方向击打却不是一件易事。估计该球员在未上场之前就有了的想法:“倒是送的近一点儿呀”!“这么远怎么打”?“打不着赖谁呀”?出了界咋办呀?您说说,该队员心里含糊不定、老犯嘀咕,还能完成战术任务吗?硬着头皮上场打吧,距离远了点儿,感觉心里没底。甚至大脑出现空白,找不着瞄准点,不知道选择什么击打方法。不打吧,对方球又是对己方有威胁的球。好不容易捕捉到的机会不能错过了,还有可能导致输球。与对方球同归于尽吧,又是件非常吃亏的事情。

1、①撞击到⑨,准备闪送⑨接应③攻打靠近边线的④,结果闪送时施力过大,⑨距离④近,而距离③远,这样一来就会给己方3号队员施加了巨大压力,极有可能造成3号球员的心态发生变化,如果进攻失败会造成严重后果。所以在打接应时,⑨要距离③近一些。如果不到位,①还可再行接应,以确保完成战术任务。如果将⑨送出界外,会造成③无攻;此时,③若要与④同归于尽的话,红方将会丢失2个球,损失巨大。

另一种常见的现象是“一大一小”。如上例所述:①撞送⑨接应③时,力度大了,教练员会指令1号队员再行接应。因为送⑨的力度大了,担心自球再接大了,所以,①再去接应时,力度往往又小了,形成一前一后或者是一左一右的“扁担球”。轮及③起杆时,就会无所适从。先打⑨,距离远点儿。一旦不中,红方同样会损失2个球;先打①的话,距离⑨会更远。虽然解救了①,但丢失了⑨。两种首尾不能相顾的击打效果都与原设计的战术方案背道而驰。

2、白方②界外,④看住红方⑤、⑦。①撞击到③,可实施派打王牌球战术,以解救己方⑤、⑦,使⑤成为新的王牌球。但①在闪送③球时力求到位,结果控力不当,将③送出了界外。1号队员的严重失误导致了态势逆转,使白方柳暗花明,看到了胜利的曙光。

3、2018年9月13日结束的第28届“卢沟桥杯”邀请赛冠亚军决赛中,比赛进入到第三轮,场上态势见图7。

 

轮及⑧起杆。⑧进一门,本意是去接应⑩,但却意外地撞击到了⑩,8号队员大喜过望,急忙派送⑩打掉⑤、①,致白方逆转态势。①进场压线。②撞送⑩拟压住①,自球再跟去,形成二夹一的派送战术。遗憾的是2号队员在闪送先手⑩时,力度控制不当,⑩被闪送出界,将刚刚夺得的优势丧失殆尽。终场的比赛失利与闪送⑩出界有很大关系。

4、2018年10月6日,在延安·志丹 “长寿·读者杯”门球挑战赛决赛中,红方①在开局中,接连两轮被打杀出界,第三轮进场后又受到白方⑥派遣先手球⑧的追杀,可惜的是⑥将⑧闪送出界,失去了三打红方主力①的战机,为红方此后的反击留下了隐患,也使得红方看到了逆转态势的希望。见图8。

 

五、闪送球到位掌握的“三力”

1、力向:力向是指闪送球的方向。闪送时一定要搞清方向、搞准距离和位置,尽量不要产生大的偏差,力争准确到位。有的球友在送球时,距目标或左或右、或前或后的,一差差个2、3米。如果能将先手球或王牌球闪送到距进攻目标80厘米以内,这样就会给己方待杆的球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击球条件。如果闪送不到位,就会出现了上述讲的几个现象。
  2、力法:是指闪送球的方法。方向、距离和位置搞清楚了,就要施用方法进行操作。

下面向球友们推荐一种中、远距离闪送球的方法,即纵向下切送球方法。用此方法闪送他球到中、远距离的位置上,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成功率高、到位率高,不易出界等优点。如果高质量的送球到位,队友们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战术任务。

具体操作是:捡拾他球后踩住自球,将他球紧紧地靠住自球,然后挥杆击打。击打时,要击打在自球的中心点上部,这个点在自球中心点的上面约为0.5厘米处,也就是自球的4.25厘米处(从地面上算起),击打后,要使槌头的前、后端连贯的先后落在地面上,以控制被闪他球运行的前冲力。见图9。

 

那么近距离闪送到位用何种方法来获得技术成功呢?

近距离闪送球是指将他球闪送到10厘米以上、不超过50厘米的位置上。有几句简单的话来叙述一下操作要领,请球友们牢记在心,踩自球重,他球轻,倆球中间没有缝,敲“脑壳,肩膀”碰。

意为在近距离闪送时,一是脚下踩自、他球的力量要有所不同,踩自球的感觉像是踩住石头上——要重,而踩他球的感觉则像踩住一个生鸡蛋上——要轻;二是自、他球一定要紧紧相靠,不得有丝毫缝隙。若自、他球中间出现缝隙,在轻闪时会发生他球移动不足10厘米,而致闪击失败,俗称是打了“哑炮。三是在击打时,不要用打的概念,而使用“敲”的字眼,敲的的部位(击点)在自球的中心点上面,俗称“敲脑壳”;四是肩膀碰,肩膀碰和敲脑壳意义相同,只是叫法不同。是指踩住自他球且没有缝隙后,不是用球槌击打自球,而是用球槌轻碰自球,碰的部位在犹如在自球的肩部(自球的中心点上部,距地面约为4.25厘米处)。按着上述几句话进行操作,会提高近距离闪送球的质量和成功率。
  3、力度:是指闪送他球时施力的大小。方向搞准了,办法也有了,用力大小就得控制得当。闪送力度大了、接过头了、反向了,更有甚者是闪送出界啦!力小了又不到位呀,这些都达不到战术要求。所以在闪送球时控力是关键。

控力的方法之一是在闪送球时,一是熟记比赛场的距离数据,做到心中有数;二是击打时球杆的摆幅,根据目标的距离远近,增大或减小球杆摆幅,增大或减小的幅度依靠的是日久天长的练习;三是要尽快地适应场地。国内比赛场地没有统一标准,沙土场地、天然草坪场地、人造草坪场地等。四是苦练!因为力是无形的,看不见、摸不到,理论数据又深奥。所以,门球人只能靠长期的训练找手感,做到感觉记忆、熟能生巧,力求接应球、闪送球到位。      

六、熟记比赛场的距离数据

在平时训练时,要把场地区域的划分、距离牢记在脑海里,战时便可熟练应用,能完成或高质量地完成战术指令。
  门球场上常用的距离数字数据:

1、一角到三角、二角到四角的对角线是25M;

2、一、二、三、四角到中柱的距离是12.5M;
  3、从四角到二门中心点的距离是15.3M,从四角把球闪送到二门前过门,这个距离是17M,超过17M,估计要出界了。不到15M肯定过不了二门;
  4、从三角到三门中心点的距离是16.7M。从三角闪送球到三门前过门,力度控制在15M左右就到位了。超过17M不是送到三门后了就是出界了。

 另外,我们常用的闪送球距离是13M,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在比赛中常常把二门前后的球送往三门;把四线三门前的球闪送到二门前,这个距离就是13M,左右不超过0.5M为宜。

练习的方法之一:15∶0.5的闪送球。

具体操作是在二线上直线闪送他球到四线(15M),(或在四线上闪送他球到二线)距四线(或二线)50CM之内。闪送10个球,到位率6个为及格。

综上所述,接应球、闪送球的技术要依靠日常的刻苦训练。只有练就一手纯熟的个人技术,才能在比赛场上大有作为。

力度把控练习的座右铭是:
  一个字“练”!二个字“苦练”!三个字“刻苦练”!